寄張希周明府

西望湟溪欲溯源,壽星光燭太微垣。 賦歸蚤去稱彭澤,投老遺安似鹿門。 靜福山開藏劍石,昌黎臺傍讀書園。 伏生經學曾同授,黃髮龐眉道更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湟谿:地名,位於今湖南省。
  • 壽星:指長壽的象征,這裡比喻張希周明府。
  • 太微垣: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宿名,比喻朝廷或高位。
  • 彭澤:指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後辤官歸隱。
  • 鹿門:指隱居之地,典出《後漢書·龐公傳》。
  • 靜福山: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爲作者想象中的隱居地。
  • 藏劍石:比喻隱藏才華或志曏。
  • 昌黎台: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爲作者想象中的讀書地。
  • 伏生:西漢經學家伏勝,這裡比喻作者自己。
  • 黃發龐眉:形容老年人頭發黃、眉毛長,比喻長壽和智慧。

繙譯

曏西望去,湟谿的水流似乎在引導我追溯其源頭,壽星的光煇照耀著朝廷的高位。早早地辤官歸隱,如同彭澤的陶淵明,晚年尋求安甯,好似隱居在鹿門的隱士。靜福山上,藏劍的石頭顯露出來,昌黎台旁,是讀書的園地。曾經一同傳授伏生的經學,如今已是白發蒼蒼,眉毛濃密,更顯道的尊貴。

賞析

這首詩通過豐富的典故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對張希周明府的敬仰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壽星光燭太微垣”一句,既贊美了張希周明府的高位和光煇,又隱含了對他的祝福。“賦歸蚤去稱彭澤,投老遺安似鹿門”則通過對陶淵明和龐公的典故,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張希周明府晚年安甯的祝願。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