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

東方奏牘介休巾,二子摳衣半已鶉。 未必風雲俱失士,不知芻秣待何人。 公卿寧以三鱣貴,天地今惟一馬真。 寥廓千秋君自愛,羖皮堪笑入西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奏牘(zòu dú):古代官員上奏的文書。
  • 介休巾:指簡樸的頭巾,比喻清貧。
  • 摳衣:整理衣服,這裏指衣衫襤褸。
  • (chún):指衣衫破爛,如鶉鳥的羽毛斑駁。
  • 芻秣(chú mò):喂牲口的草料。
  • 三鱣(sān zhān):傳說中的神魚,比喻高官顯貴。
  • 寥廓(liáo kuò):空曠深遠。
  • 羖皮(gǔ pí):山羊皮。

翻譯

東方的官員上奏文書,戴着簡樸的頭巾,兩位學子整理着破舊的衣衫,半身已如鶉鳥般斑駁。 未必所有的風雲人物都失去了地位,不知誰還能得到餵養。 公卿們難道只因三鱣而顯貴嗎?天地間現在只有一匹馬是真實的。 在這空曠深遠的千年歷史中,你自己要珍惜,可笑的是,那些穿着山羊皮的人進入了西秦。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東方官員與兩位學子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詩中「奏牘介休巾」與「摳衣半已鶉」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子的貧困與官員的清貧。後句「未必風雲俱失士」暗示了社會的不公與人才的埋沒。最後兩句則帶有諷刺意味,指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權貴,而在於個人的真實與堅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時代和人生的獨到見解。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