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司馬巴川草堂

仗鉞仍簪柱后冠,珊瑚樹且掛漁竿。 岷山流遠江成字,巴岳雲深谷似盤。 簟展新青桃竹滑,尊開重碧荔枝寒。 晉公已拜裴中令,銘鼎西堂歲歲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仗鉞:手持兵器,指擔任軍事職務。
  • 簪柱后冠:指官員的服飾,柱后冠是古代官員的帽子。
  • 珊瑚樹:指珍貴的珊瑚,這裏比喻高貴的裝飾。
  • 岷山:山名,位於四川。
  • 巴嶽:山名,位於四川。
  • 簟展新青:指展開新的青色竹蓆。
  • 桃竹滑:指桃紅色的竹子,形容竹蓆的顏色。
  • 尊開重碧:指打開深綠色的酒尊。
  • 荔枝寒:指荔枝的清涼。
  • 晉公:指晉代的官員。
  • 裴中令:指裴度,唐代名臣。
  • 銘鼎:指在鼎上刻銘文,這裏指紀念。

翻譯

擔任軍事職務的同時,也佩戴着官員的帽子,珍貴的珊瑚樹旁掛着漁竿。岷山遠流,江水如同書寫着文字,巴嶽山雲霧繚繞,山谷宛如盤旋。展開新的青色竹蓆,桃紅色的竹子光滑細膩,打開深綠色的酒尊,品嚐着荔枝的清涼。晉代的官員已經拜見了裴度,每年都在西堂觀看銘鼎的紀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司馬在巴川草堂的閒適生活,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山水之美和文人雅趣。詩中「仗鉞仍簪柱后冠,珊瑚樹且掛漁竿」等句,既展現了張司馬的身份地位,又體現了他的閒適生活。結尾的「晉公已拜裴中令,銘鼎西堂歲歲看」則表達了對歷史的回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一首典型的明代文人詩作。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