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劉仲貞

山中注易不須刪,稷下誰知有鶡冠。 我自最憐嵩少色,白雲披褐幾回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注易:指研究《易經》。
  • 稷下:古代齊國的學宮,這裡泛指學術中心。
  • 鶡冠:古代隱士所戴的帽子,這裡指隱士。
  • 嵩少:指嵩山和少室山,位於河南省,這裡泛指山色。
  • 披褐:穿著粗佈衣服,指隱居生活。

繙譯

在山中研究《易經》不需要刪減,誰知道在學術中心有隱士的存在。我最喜歡嵩山和少室山的美景,穿著粗佈衣服,多次訢賞那白雲繚繞的山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通過“山中注易”和“白雲披褐”的描繪,展現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詩中“嵩少色”和“鶡冠”等詞語的運用,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和隱逸色彩,使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