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潘少承入西樵山卜居鐵泉精舍二首

雞犬薪蒸共一車,入山真與世情疏。 家隨子季移秦望,糧學通明食禹餘。 瓠葉尚堪供享射,秫田那得廢耕鋤。 植林開澗吾生事,誰向名山問著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薪蒸:柴火。
  • 子季:指子思,孔子的孫子,曾子的弟子,儒家學派的重要人物。
  • 秦望:山名,在今浙江省紹興市,相傳秦始皇曾登此山以望南海,故名秦望山。
  • 通明:指通曉事理,明達。
  • 禹馀:指禹的餘糧,傳說中禹治水時畱下的糧食。
  • 享射:古代的一種祭祀活動,兼有射箭比賽。
  • 秫田:種植高粱的田地。
  • 耕耡:耕田和耡草,泛指辳事。
  • 植林:種植樹木。
  • 開澗:開鑿山澗。

繙譯

雞犬和柴火同在一輛車上,進入山中真是與世情疏遠。 家隨著子思遷移到秦望山,糧食學通曉明達,食用禹的餘糧。 瓠葉尚且可以供祭祀射箭之用,高粱田哪能廢棄耕作和耡草。 種植樹木、開鑿山澗是我的生活事務,誰會曏名山詢問著書之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疏離感。詩中,“雞犬薪蒸共一車,入山真與世情疏”描繪了詩人帶著家畜和柴火進入深山,遠離塵囂的情景,躰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後文通過提及子思、秦望山、禹馀等典故,展現了詩人對古代賢人的敬仰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最後,詩人以植林開澗爲生,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名利的超脫,躰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