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昂馬圖題贈大梁李中丞
註釋
-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 骨法:指繪畫中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的方法。
- 尺素:小幅的絹帛,古人多用以寫信或作畫。
- 天閒:指皇家養馬的地方。
- 大宛(yuān):古代西域國名,以產良馬著稱。
- 渥窪(wò wā):水名,在今甘肅省安西縣境內,傳說中產神馬之處。
- 金羈(jī)玉勒:金飾的馬籠頭和玉飾的馬籠頭,此處泛指馬的配飾。
- 歘(xū):快速。
- 騄駬(lù ěr):良馬名。
- 圉(yǔ)人:養馬的人。
- 騋(lái)牝(pìn):泛指馬。
- 都歷塊:形容馬跨越土塊,這裏比喻良馬速度之快。
- 蕃息:繁殖。
- 榆關:山海關。
- 梁苑:西漢梁孝王所建的東苑,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
- 苜蓿(mù xu):一種牧草。
- 吳興:此處指錢選,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峯,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畫家。
- 瓊瑤:美玉,這裏比喻珍貴的東西。
- 雲路:遙遠的路程。
- 闕(què):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
- 立仗:設立儀仗。
- 霜臺:御史臺的別稱。
- 軺(yáo):古代一種輕便的馬車。
- 皋夔(gāo kuí):皋陶和夔,相傳是舜的大臣,皋陶掌管刑法,夔掌管音樂和教育。這裏泛指賢臣。
- 氛祲(fēn jìn):妖氣,這裏指戰爭的氣氛。
- 拊髀(fǔ bì):以手拍股,表示惋惜、慨嘆。
翻譯
畫卷中這匹馬是誰畫的呢,馬的頸毛似乎在動,繪畫的技法也很奇特。小幅的絹帛上能繪出皇家的駿馬,其姿態彷彿要隨風奔馳。 皇家養馬之處的十二匹馬紛紛矗立着,想必是郊外晴天剛出來放牧。大宛的駿馬雄姿本應在廄房,渥窪的異種馬堪稱龍族。 馬的金飾籠頭和玉飾籠頭不必誇讚,且看那如連錢般的五色花斑。快速地看見麒麟從東邊的馬槽出來,還懷疑是騄駬涉過了流沙。 沙邊的青草茂密地生長起來,上面有垂楊覆蓋着河水。養馬人在綠陰中騎着馬放牧,大大小小的馬雜亂而衆多,如同彩雲般絢麗。 我看這匹馬都能夠快速地跨越土塊,敏捷而有神韻,怎能不使馬匹繁殖,每日在河邊適宜地生活呢。 山海關已經撤除了烽火警報,梁苑也因爲一同有了苜蓿而如同春天。吳興的妙手誰能與之相比,他的遺墨流傳至今。 世間平庸之輩衆多,而有智慧的工匠苦心尋求獨特之處。打算將這幅畫比作珍貴的美玉,寄贈給遠方的佳人。 曾經在宮門前望見儀仗,如今在御史臺又回憶起乘坐輕便馬車的時光。親自拿着詔書到中原,白天的旌旗照亮了開府。 皋陶和夔的事業等待着治理國家,韓琦和范仲淹的威名先震懾了敵虜。戰爭的氣氛悄悄在塞北消失,山河穩固地坐鎮在汴梁的疆土。 戍邊的士卒歸來放歸戰馬,嵩山之陽如今如同華山之陽一樣安寧。唉呀!皇上日夜憂愁勤奮還嘆息不已,希望早早在朝廷中奏報非凡的功勳。 希望能徵召廉頗和李牧這樣的將領進入宮中,使得天下的馬匹都能像這樣安逸閒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馬圖,通過對馬的形態、神態以及其所處環境的描寫,展現了馬的神駿和活力。詩中不僅讚美了畫中馬的英姿,也表達了對和平、繁榮的嚮往,以及對賢臣良將的期望。
詩的開頭從畫馬入手,讚揚了畫家高超的技藝,使馬在畫中栩栩如生。接着通過對天閒之馬、大宛之馬、渥窪之馬等的描述,進一步烘托出馬的珍貴和神異。隨後,詩人描寫了馬在沙邊草地上的情景,以及養馬人的活動,畫面生動而富有生活氣息。
詩的後半部分,詩人由馬及人,聯想到國家的安危和繁榮。表達了對邊疆安寧、國家昌盛的渴望,以及對賢能之士治理國家的期盼。最後,詩人希望能有像廉頗和李牧這樣的將領,使天下太平,馬匹都能過上安逸的生活,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關懷。
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用典恰當,將對馬的讚美與對國家的期望相結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