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

夏淺湖心伏,不分天水非。 新帆隨數點,好鳥擇邊飛。 日月光難遍,江湘氣盡歸。 客舟來此泛,孤似嶽僧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夏淺:初夏,夏天剛剛開始的時候。
  • 湖心伏:湖的中心平靜如伏。
  • 江湘:長江和湘江,這裏泛指洞庭湖一帶的水域。
  • 嶽僧扉:山中寺廟的門,這裏指孤獨冷清如寺廟的門。(扉:fēi)

翻譯

初夏時節,洞庭湖的湖心平靜如伏,讓人分不清天和水的界限。新揚起的帆船隨着幾點影子移動,美好的鳥兒選擇湖的岸邊飛翔。日月光輝難以遍及整個湖面,長江和湘江的水汽似乎都匯聚到了這裏。客船來到這裏行駛,孤獨的樣子就像山中寺廟的門一樣冷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夏時節洞庭湖的景色,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略帶孤寂的氛圍。首聯描寫湖心的平靜以及天水一色的景象,展示出洞庭湖的廣闊與渾然一體。頷聯通過新帆和好鳥的動態,爲畫面增添了一些生機。頸聯則強調了洞庭湖的氣勢和重要性,暗示其匯聚了大量的水汽。尾聯將客船的孤獨與嶽僧扉相比,進一步深化了那種孤寂的感受。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洞庭湖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某種情感,或許是對大自然的敬畏,或許是對孤獨的一種感悟。

譚元春

明湖廣竟陵人,字友夏。天啓七年鄉試第一。後赴京試,卒於旅店。善詩文,名重一時,與鍾惺同爲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反對摹古,追求幽深孤峭,所作亦流於僻奧冷澀。曾與鍾惺共評選《唐詩歸》、《古詩歸》。自著有《嶽歸堂集》、《譚友夏合集》等。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