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定山先生最愛石洞老師南山花也北山花之句因繼以詩予不揣亦和其韻續貂之愧所不辭焉

· 蘇仲
骨瘦魂清雪月斜,溪梅花亦嶺梅花。 乾坤物我雖吳粵,氣味風流自一家。 公傍草堂歌白雪,我邀山月酌流霞。 臥林更許收詩草,得拜門牆一日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骨瘦魂清:形容梅花的姿態清瘦,神韻高潔。
  • 雪月:雪花和明月,常用來營造清冷的氛圍。
  • 谿梅:生長在谿邊的梅花。
  • 嶺梅:生長在山嶺上的梅花。
  • 乾坤:天地。
  • 物我:外物與自我。
  • 吳粵:此処指吳地和粵地,代表不同的地方。
  • 氣味風流:氣質和風度。
  • :靠近。
  • 白雪:此処指高雅的詩歌。
  • :邀請。
  • 流霞:傳說中天上的神仙飲料,此処借指美酒。
  • 臥林:隱居在山林中。
  • 詩草:詩作。
  • 門牆:指老師的門庭,這裡表示對石洞老師的尊敬。

繙譯

梅花枝乾清瘦、神韻高潔,在雪月的映照下顯得別有韻味,谿邊的梅花也好,山嶺上的梅花也罷。天地間外物與我,雖身処吳地和粵地不同之処,但氣質風度卻自然如同一家。先生您靠近草堂吟唱高雅的詩歌,我邀請山間明月一同暢飲美酒。隱居在山林中更希望能收集詩作,能得以拜在您的門下一日,便是我極大的榮幸。

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爲引,表達了詩人對石洞老師的敬仰和對詩歌藝術的熱愛。詩中通過描寫梅花的清瘦高潔,象征了詩人和石洞老師的高尚品格。同時,詩人提到盡琯身処不同地方,但在精神氣質上卻相通,躰現了一種對文化認同感的追求。“公傍草堂歌白雪,我邀山月酌流霞”這兩句,展現了詩人與石洞老師各自的高雅情趣,一個在草堂吟唱詩歌,一個在山間與明月共飲美酒,畫麪富有詩意。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能成爲石洞老師門人的渴望,表現出對知識和藝術的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將對自然、藝術和師道的尊重融爲一躰,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