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送友人入虔州

旅雁歸不盡,春風朝又過。 東郊一以別,青草更如何。 客舍吹榆火,征衣換越羅。 關河莫回首,楊柳暮煙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虔(qián)州:今江西省贛州市的古稱。
  • 旅雁:遷徙的大雁。
  • 榆火:我國古代北方地區,在寒食節有用榆柳取火的習俗,後因以「榆火」代指春天。
  • 越羅:越地所產的絲織品,以輕柔精美著稱。
  • 關河:指關山河川,這裏泛指旅途。

翻譯

遷徙的大雁不斷地迴歸,春風在早晨又一次吹過。在東郊我們就此分別,那青青的春草又會變得怎樣呢?客舍中人們點燃榆火,出行的人換上了越地的絲綢衣裳。在這旅途之中不要回頭望,只看見楊柳在傍晚的煙靄中顯得迷濛。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和對友人離別的敘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詩的開頭用「旅雁歸不盡,春風朝又過」點明瞭時間是春天,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離別的到來。「東郊一以別,青草更如何」則描寫了在東郊送別的場景,以及詩人對分別後春草生長情況的一種想象,實則是在表達對友人的牽掛。「客舍吹榆火,征衣換越羅」描述了友人即將踏上旅程,更換衣裳的情景,進一步烘托出離別的氛圍。最後兩句「關河莫回首,楊柳暮煙多」,詩人叮囑友人在旅途中不要回頭,因爲那隻會增加離別的傷感,而楊柳在暮煙中的景象,更增添了幾分悽迷的氛圍。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簡潔明快,情感真摯深沉,將離別的不捨和對友人的祝福蘊含在對春天景色的描寫之中。

羅賓王

羅賓王,字季作。番禺人。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舉人,官南昌同知,告休歸。明亡,清兵入廣州,系置於獄,尋釋之。有《散木堂集》、《獄中草》。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二有傳。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