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鄉友羅宗傑大尹時已致政家居二首

· 蘇葵
少年相約事經綸,未老公先作隱淪。 山屐踏殘花底月,海螺傾盡甕頭春。 眼前好事三更夢,身後虛名半點塵。 我亦本來能曉了,卻遭人笑是貪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爲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隱淪:指隱士的生活或隱士。 山屐(jī):登山用的木屐。 甕(wèng)頭春:初熟酒。

繙譯

年輕時曾相約要籌劃治理國家大事,還沒老去我卻先過起了隱士的生活。 穿著山屐踏破了花下月影,用海螺喝盡了甕中的新酒。 眼前的好事如同半夜的夢境,身後的虛名不過是半點塵土。 我原本也能夠明白這些道理,卻遭到別人嘲笑說我是貪嗔之輩。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詩的前兩句通過對比,年輕時的壯志豪情與未老先隱的現狀形成鮮明反差,透露出一種無奈。接下來的兩句,“山屐踏殘花底月,海螺傾盡甕頭春”,以優美的意境描繪了詩人隱居生活的場景,同時也暗示了這種生活的閑適與自在。“眼前好事三更夢,身後虛名半點塵”則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看法,認爲眼前的好事如同夢境般虛幻,身後的虛名也如塵土般微不足道。最後兩句,詩人說自己本已明白這些道理,但卻被人嘲笑,流露出一種孤獨和不被理解的情緒。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富有哲理,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