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歲二月二十日拜進萬壽聖節表文憲長陳吉夫首倡予步韻二首

· 蘇葵
唐虞過後三千載,天地如今見大明。 竽食自忻叨際會,嵩呼誰不罄丹誠。 清清屢睹黃河瑞,翽翽常聞綵鳳聲。 強摭微言鳴盛治,詩慳多愧謝宣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並稱。
  • 竽食:濫竽充數,這裏是自謙之詞,表示自己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竽:yú)
  • :同「欣」,高興,喜悅。
  • :承受,謙辭。
  • 際會:機遇,時機。
  • 嵩呼:指臣下對皇帝的祝頌。
  • :盡,完。
  • 丹誠:赤誠的心。
  • 清清:形容黃河水清澈,寓意天下清明。
  • 翽翽(huì huì):鳥飛聲,這裏象徵祥瑞。

翻譯

唐堯虞舜之後已經過去了三千多年,如今天地間呈現出一片光明的景象。我很慶幸自己能有幸參與這個盛會,每個人都懷着赤誠之心向皇帝祝頌。屢屢看到黃河呈現出祥瑞的景象,常常聽到如同鳳凰鳴叫般的美好聲音。勉強摘取一些細微的言語來歌頌這個昌盛的時代,我寫詩的能力不足,實在慚愧,比不上謝宣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盛世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當下時代的讚美和對皇帝的祝頌。詩中提到唐虞之後的三千載,暗示着歷史的延續和當下的輝煌。作者用「竽食自忻叨際會」表達了自己的自謙,同時也體現了對能夠參與這個時代的榮幸之感。「嵩呼誰不罄丹誠」則強調了衆人對皇帝的忠誠和敬意。「清清屢睹黃河瑞,翽翽常聞綵鳳聲」通過對黃河祥瑞和美好聲音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盛世的氛圍。最後,作者以自謙的態度表示自己的詩作難以完全展現這個盛世的美好。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宏大,展現了作者對時代的積極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