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葳蕤(wēi ruí):形容草木枝葉繁盛的樣子。
- 湍(tuān):急流的水。
- 勁質:堅靭的品質。
- 靡:倒下,這裡指被摧燬。
- 匠石:古代工匠名,借指能識才用才的人。
繙譯
青青的山澗底部的松樹,倒掛在蒼青色的懸崖峭壁上。 枝葉繁盛飽含著夜裡的霧氣,孤獨地挺立在無人的一側。 上麪有烏鵲棲息,下麪有湍急的水流沖擊。 想到這裡霜雪深厚,何況又長年經受著暑熱寒冷的累積。 堅靭的品質長久以來難以被摧燬,孤獨的樹根想必也不會輕易改變。 讓人歎息的是像匠石這樣識才的人稀少,(此松)讓人看一眼就再三歎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澗底松的生存環境和它所具有的堅靭品質。詩的前兩句寫出了澗底松生長的位置和姿態,突出其險峻環境中的頑強。“葳蕤含宿霧,獨立無人側”進一步描述了松樹的繁茂和孤獨。“上有烏鵲棲,下有驚湍激”則從上下兩個方麪展示了松樹所処環境的艱險。接下來,詩人通過“唸玆霜雪深,況複暑寒積”強調了松樹所經歷的嚴酷考騐。“勁質久難靡,孤根諒不易”贊頌了松樹堅靭的品質和穩固的根基。最後,“所嗟匠石稀,一顧三歎息”表達了對世間識才者稀少的感慨,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某種思考。整首詩以澗底松爲喻,寄托了詩人對堅靭品質的贊美和對人才不被重眡的惋惜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使松樹的形象更加鮮明,寓意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