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西溪先生之任南都

· 蘇仲
元老歸來鬢已星,天恩初下衆心傾。 南都地重風霜冷,柏府臺高日月明。 淮樹兩行連彩鷁,吳山千點拂遊旌。 曲江已啓開元治,嶺海他年共著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老:年長功高之臣。老,年紀大,此處讀(lǎo)
  • 鬢已星:兩鬢已斑白如星點。
  • 南都:明朝的陪都南京。
  • 柏府:御史府的別稱,這裏用來指代張西溪的職位。
  • 彩鷁(yì):船的代稱,古代在船頭常畫鷁鳥的圖像,後常以彩鷁稱船。
  • 遊旌(jīng):旗幟的一種,這裏指出行的旗幟。
  • 曲江:代指唐代的張九齡,他曾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擔任宰相,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國家繁榮昌盛。這裏借指張西溪,希望他能像張九齡一樣有所作爲。
  • 嶺海:指兩廣地區,這一帶在五嶺之南,臨近南海,故稱爲嶺海。

翻譯

年長而功高的大臣歸來時兩鬢已斑白如星,皇帝剛剛降下的恩寵讓衆人心中傾慕。南京這個地方地位重要,風霜寒冷,御史府位高權重,如日月般光明。淮河兩岸的樹木成排,連接着彩色的船隻,吳地的山巒千點,輕拂着出行的旗幟。張九齡已經開啓了開元盛世的治理,希望張西溪先生在未來也能在嶺海地區共同留下美名。

賞析

這首詩是送別張西溪先生前往南都赴任的作品。詩的首句通過「元老歸來鬢已星」,描繪了張西溪的年高德劭和經歷的滄桑。「天恩初下衆心傾」則表現了皇帝的恩寵以及衆人對他的敬仰。接下來的兩句,「南都地重風霜冷,柏府臺高日月明」,強調了南都的重要地位和張西溪所任職位的尊崇。「淮樹兩行連彩鷁,吳山千點拂遊旌」,通過對淮河和吳地景色的描寫,烘托出張西溪赴任途中的情景。最後兩句,「曲江已啓開元治,嶺海他年共著名」,用張九齡的典故,表達了對張西溪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南都有所作爲,像張九齡一樣成就一番事業,爲地方帶來繁榮和聲名。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優美,既表達了對張西溪的讚美和祝福,也反映了作者對國家繁榮的期盼。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