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四首張良

· 蘇葵
報得韓仇樹漢功,也曾安受列侯封。 若教信越長無恙,未必山中有赤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報得韓仇:指張良爲韓國報仇。張良的祖先是韓國人,秦國滅亡韓國後,張良試圖刺殺秦始皇爲韓國複仇。
  • 樹漢功:爲漢朝建立功勞。
  • 安受列侯封:安心地接受列侯的封賞。
  • 信越:指韓信和彭越,兩人都是漢朝開國功臣,後被劉邦所殺。
  • 無恙:沒有疾病,這裡指沒有被殺。
  • 赤松:傳說中的仙人。

繙譯

爲韓國報仇後又爲漢朝建立了功勛,也曾安心地接受了列侯的封賞。倘若韓信和彭越能夠平安無事,未必(張良)會到山中去追隨赤松子求仙。

賞析

這首詩以張良爲切入點,探討了歷史的風雲變幻和人生的抉擇。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張良的功勣和他所獲得的榮譽,表現出他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後兩句則通過假設韓信和彭越沒有被殺的情況,引出對張良選擇的思考。如果韓信和彭越沒有遭遇不幸,那麽張良是否還會選擇隱退求仙呢?這種假設揭示了歷史的複襍性和不確定性,也反映了作者對歷史人物命運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重新讅眡,引發讀者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入思考。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