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驄馬(cōng mǎ):青白色相雜的馬。
- 豸衣(zhì yī):獬豸冠服,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和穿的衣服,指御史。
- 負弩:古代迎接貴賓的一種禮節,表示尊敬。
- 琅琊(láng yá):山名,在今山東省諸城市東南海濱。
- 鳧繹(fú yì):山名,在今山東鄒城市東南。
- 姬公:周公姬旦,周朝開國元勳,這裏借指賢臣。
- 閭巷(lǘ xiàng):里巷,借指民間。
- 仲父:古代用以稱齊桓公對管仲的尊稱,借指賢臣。
- 都亭:城邑中的驛舍。
- 埋輪:表示不畏權貴,堅決彈劾。
翻譯
青白色的馬蕭蕭長鳴,穿着嶄新的御史官服,帶着前導的弓弩,在田間小路上揚起塵土。 山巒進入雄偉的琅琊山,千古以來都如此壯麗,明月照耀着鳧繹山,千家萬戶迎來春天。 人們的衣冠習俗沒有改變,這是賢臣的教化所致,民間裏巷還在談論着賢臣的仁德。 把這些見聞收集起來獻給聖明的君主,城邑中的驛舍哪裏用得着更去堅決彈劾權貴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侍御出巡的情景,展現了地方的壯麗景色和良好的社會風貌。首聯通過描寫驄馬和豸衣,點明侍御的身份和出巡的情景。頷聯寫琅琊山的雄偉和明月下鳧繹山周邊的萬家春意,描繪出美好的自然風光和安寧的社會景象。頸聯強調了賢臣的教化和仁德對民衆的影響,體現了對賢臣的讚美。尾聯則表達了將地方的情況彙報給君主的意願,同時也暗示了社會的安定,無需過多的激烈手段來維護正義。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優美,既展現了地方的美景和人文風貌,也表達了對社會的期望和對賢臣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