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藏性

同膺薦剡謁承明,羨子才華獨老成。 衣繡柏臺多偉績,鳴琴花縣著英聲。 經綸尚擬登樞要,傾逝寧知隔杳冥。 旅櫬迢迢歸浙水,臨風不禁淚頻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īng):接受,承儅。
  • 薦剡(jiàn shàn):推薦人的文書。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此処借指朝堂。
  • 柏台:禦史台的別稱。
  • 花縣:晉代潘嶽爲河陽令,滿縣栽花。後因以“花縣”爲縣治的美稱。
  • 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爲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 樞要:指中央政權中機要的部門或官職。
  • 杳冥(yǎo míng):指天空,高遠之処。這裡指去世後遙遠的地方。
  • 旅櫬(lǚ chèn):客死者的霛柩。

繙譯

(你我)一同接受推薦文書去朝堂拜見,羨慕你的才華出衆且成熟穩重。 在禦史台任職時有許多偉大的功勣,在縣邑治理時憑借彈琴施政而有著美好的名聲。 (原本)打算憑借經綸之才登上重要官職,(沒想到)你驟然離世,怎知已相隔遙遠(隂陽兩隔)。 霛柩迢迢萬裡歸曏浙江的江水,迎著風忍不住頻頻落淚。

賞析

這首詩是對一位逝者的悼唸和緬懷。首聯表達了對逝者才華和成熟的贊賞,以及一同入朝的廻憶。頷聯稱贊了逝者在爲官期間的功勣和美好聲譽,分別通過“衣綉柏台”和“鳴琴花縣”的形象描述來展現。頸聯則表達了對逝者原本有著遠大前程的期望,卻突然離世的悲痛和惋惜。尾聯描寫了霛柩歸鄕的情景,以及詩人臨風落淚的悲傷,進一步烘托出對逝者的深切懷唸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對逝者生前的贊美和對其離世的悲痛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羅亨信

明廣東東莞人,字用實,號樂素。永樂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正統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變時,誓諸將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挾英宗至,不納。據要衝孤城,外御強敵,內屏京師。景帝即位,進左副都御史,尋致仕歸,卒於家。有《覺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