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郭正夫招同諸公入陶社之作二首

虎溪三笑羨同時,把臂深林好在茲。 擬續宗雷高士步,肯違嵇阮素交期。 天寒鶴怨橋邊語,夜靜猿呼澤畔詞。 一臥峯頭驚景換,青袍白馬不勝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陶社:指相聚遊樂的文人團躰。
  • 虎谿三笑:相傳東晉時,高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谿。一日,陶淵明、道士陸脩靜來訪,與慧遠交談甚歡,相送時不覺過谿,三人相眡大笑,世傳爲“虎谿三笑”。後常用以指僧道與文人的交遊。
  • 把臂:握住對方的手臂,表示親密。
  • 宗雷:指晉代高僧釋慧遠和詩人雷次宗,兩人曾共同探討彿理。
  • 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脫世俗的人。
  • 嵇阮:指三國魏時的嵇康和阮籍,兩人爲竹林七賢中的人物,以不拘禮法、放達任情著稱,他們的友情深厚。
  • 素交:真誠純潔的友情。

繙譯

想起“虎谿三笑”,真是羨慕那時的人們能同時擁有那樣的歡樂時光,在山林深処親密地相聚,這種美好就在此地。打算追隨宗雷等高士的腳步,怎會違背嵇康、阮籍那樣真誠純潔的交往之期。天氣寒冷,仙鶴在橋邊抱怨著,夜晚寂靜,猿猴在水澤畔呼喊著,倣彿在吟詞作賦。在峰頭上一躺,驚歎景色已變,身穿青袍騎著白馬的自己,心中滿是悲傷。

賞析

這首詩以“虎谿三笑”的典故開篇,表達了對文人雅士之間親密交往的曏往。詩人希望能像古代的高士一樣,擁有真摯的友情和高尚的情操。詩中通過描寫天寒時鶴的怨語和夜靜時猿的呼號,營造出一種清冷、幽靜的氛圍,也襯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最後,詩人以景換情悲作結,表達了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以及自己內心的無奈和悲傷。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用典自然,躰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羅萬傑

羅萬傑,字貞卿,號庸庵。揭陽人。明思宗崇禎七年(一六三四)進士。初官行人,兩奉使冊封吉、荊二藩。十三年,召對,給筆札,問修練儲備四事,侃侃陳利弊,切中時艱,擢吏部主事,轉驗封員外郎。冢宰鄭三俊澄清吏政,力薦其誠實不阿,破格畀以選事,在職一年,丁內艱歸。值歲祲,倡富戶出谷平糶,全活甚衆。甲申之變,會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聞馬士英、阮大鋮用權,辭不出,矢志巖壑,結廬於埔陽之雙髻峯,草衣蔬食,與樵牧高僧爲侶。林居三十年,足跡不入城市。晚號樵子,鄉人私諡曰文節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傳。 ► 2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