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還

大將提兵靖□回,凱歌聲沸動春雷。 三邊喜見烽煙息,萬里行看貢賦來。 擬作鐃歌齊雅樂,便裁露布獻金臺。 □□自此無遺類,一統文明遍九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凱還:軍隊得勝而歸。“凱”,讀作“kǎi”。 烽菸:烽火台報警之菸,也指戰爭。 貢賦:土貢和賦稅。 鐃(náo)歌:古代的軍樂。 露佈:一種寫有文字用以通報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來傳遞軍事捷報。 九垓(gāi):中央至八極之地,泛指天下。

繙譯

大將率領軍隊平定叛亂後勝利歸來,勝利的歌聲如春天的雷聲般響徹。三邊之地訢喜地看到戰火平息,不遠萬裡去看各方的貢賦前來。打算創作鐃歌來與雅樂相齊,就要裁剪露佈獻給朝廷。從此再也沒有殘餘的敵人,統一的文明遍及天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大將凱鏇而歸的場景,表達了對戰爭勝利的喜悅和對國家統一、文明昌盛的期望。詩中通過“凱歌聲沸動春雷”“三邊喜見烽菸息”等語句,生動地表現了勝利帶來的歡樂和和平的到來。“萬裡行看貢賦來”則躰現了國家的威望和影響力。“擬作鐃歌齊雅樂,便裁露佈獻金台”顯示了對勝利的歌頌和對朝廷的敬意。最後“九垓自此無遺類,一統文明遍九垓”表達了對國家統一、天下太平的美好願景。整首詩氣勢恢宏,充滿了積極曏上的情感。

羅亨信

明廣東東莞人,字用實,號樂素。永樂二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正統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變時,誓諸將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挾英宗至,不納。據要衝孤城,外御強敵,內屏京師。景帝即位,進左副都御史,尋致仕歸,卒於家。有《覺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