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鄉人鄧世珍訃音

· 蘇仲
儒官家遠死堪哀,萬里天涯櫬未回。 鄉里我嗟囊橐薄,故人誰遣麥舟來。 靈前有子供香火,路上何人奠酒杯。 五嶺倚雲天一角,爲君揮淚灑荊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訃音(fù yīn):報喪的消息、文告。
  • (chèn):棺材。
  • 囊橐(náng tuó):口袋,這裏指錢財。
  • 麥舟:用典,指範純仁在范仲淹遣回蘇州運麥船後,將麥船用來幫助石延年安葬親屬之事,後用以指以財物助人喪葬。
  • 荊臺:古楚國著名高臺,這裏用來泛指地方。

翻譯

儒者鄧世珍在離家萬里的遠方死去,實在令人悲哀,他的靈柩還未能運回故鄉。我慨嘆自己在鄉里錢財微薄,不知故人中誰能像範純仁那樣送來麥舟幫助料理後事。靈前有他的子女供奉香火,而在這歸鄉的路上又有誰能爲他祭奠並敬上一杯酒呢。在這五嶺高聳直倚雲天的一角,我爲你揮灑熱淚,灑落在這荊臺之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鄉人鄧世珍去世的悲痛和對其身後事的擔憂。首聯點明鄧世珍死在遠方且靈柩未回,令人哀傷。頷聯表達自己財力有限,希望有像範純仁那樣的人能伸出援手幫助料理後事,反映出詩人的無奈和對友人的關切。頸聯設想鄧世珍靈前有子女供奉香火,但歸途中卻少有人祭奠,進一步強調了其遭遇的淒涼。尾聯以五嶺高聳、自己揮淚荊臺作結,烘托出沉痛的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對鄧世珍喪事的描述,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