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寺挽宥上人

年來幾度得招尋,擬結茆茨共息心。 雨過密林憐舊約,月明翛竹想閒吟。 鶴歸似響雲中錫,人去空留壁上琴。 石火電光非久燄,秪應遺恨暮雲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茆茨(máo cí):茅草屋。
  • 翛竹(xiāo zhú):自由自在生長的竹子。
  • :指錫杖,僧人出行時攜帶的一種法器。

繙譯

這一年來幾次得到邀請找尋,打算搭建茅草屋共同讓內心平靜。 雨過後在茂密的樹林中憐惜舊時的約定,明月照著自在的竹子想象著悠閑地吟唱。 仙鶴歸來似乎廻蕩著雲中錫杖的聲音,人離去後衹空畱下牆壁上的琴。 人生如石火電光般短暫,不應衹是畱下深深的遺憾在這傍晚的暮雲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深沉的情感表達了對宥上人的懷唸和對人生短暫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如雨過密林、月明翛竹,以及對故人離去後的情景描述,如鶴歸響錫、人去畱琴,營造出一種幽靜而又略帶憂傷的氛圍。最後以“石火電光非久燄,秪應遺恨暮雲深”點明人生的短暫與無常,以及由此帶來的遺憾。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

釋通岸

通岸(一五六六—一六四七),字覺道,一字智海。憨山大師書記。後居訶林。工詩,曾與陳子壯、陳子升、黎遂球、區懷瑞、區懷年、黎邦瑊、黃聖年、徐棻、歐必元、歐主遇、黃季恆結南園詩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棲雲庵集》。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九八。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