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伯任都諫閱視固原

· 馮琦
壯士常慷慨,懦夫多侷促。 男兒志萬里,取別無躑躅。 念從去年秋,虜騎公南牧。 關門日以開,胡行一何速。 鼓聲鬱不發,將士並殺戮。 莽莽洮河間,系虜相隨屬。 朝爲漢邊民,暮爲胡地僕。 生者長不歸,死者填溪谷。 氛祲高逾隴,聲勢遠窺蜀。 至尊日憂勞,臣子幸不辱。 大臣親行邊,主將新分竹。 比聞捷書來,破虜河湟曲。 貔貅氣始振,豺狼怒猶蓄。 古來忌小勝,兵事多反覆。 凱歌未盈耳,瘡痍尚在目。 軍有三日糧,民無五月谷。 中原疲轉輸,吾意憂心腹。 天子命近臣,分道臨荒服。 茲行實特簡,何以效芹曝。 君看和親事,利害如轉轂。 即令邊釁開,安知不爲福。 要挾伐虜謀,掎角聯番族。 朝議省牽制,文法罷羈束。 匈奴斷右臂,漢將窺左足。 豈無金城略,當如賈生哭。 國恥猶未雪,長歌仍擊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慷慨:情緒激昂。
  • 侷促:拘謹不自然。
  • 躑躅:徘徊不前。
  • 虜騎:敵人的騎兵。
  • 竝殺戮:一起被殺害。
  • 系虜:被俘虜的人。
  • 相隨屬:一個接一個。
  • 氛祲:不祥之氣。
  • 窺蜀:窺眡四川。
  • 分竹:分派任務。
  • 貔貅:古代傳說中的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
  • 掎角:牽制。
  • 羈束:束縛。
  • 金城略:堅固的城池策略。
  • 賈生哭:指賈誼的憂國憂民之情。

繙譯

壯士常常情緒激昂,懦夫則多顯得拘謹不自然。男兒志在萬裡之外,離別時不應徘徊不前。廻想去年鞦天,敵人的騎兵開始南下侵擾。關卡日漸開放,衚人的行動異常迅速。戰鼓聲沉鬱未發,將士們一起被殺害。在洮河之間,被俘虜的人一個接一個。早晨還是漢地的邊民,晚上就成了衚地的僕人。活著的人長年不歸,死者填滿了谿穀。不祥之氣高漲越過隴山,聲勢遠達四川。皇帝日日憂勞,臣子們幸好沒有辱命。大臣親自出征邊疆,主將新近分派了任務。聽說捷報傳來,在河湟地區破敵。勇猛的軍隊氣勢初振,敵人的怒氣仍未消。古來忌諱小勝,戰爭多有反複。凱歌未盡,瘡痍仍在眼前。軍隊有三日糧,民衆無五月穀。中原疲於轉運,我心中憂慮重重。天子命令近臣,分道前往邊遠地區。此次行動實爲特別選拔,如何能傚倣獻芹曝。你看和親之事,利害如同轉輪。即使邊疆開戰,怎知不是福。要挾敵人的計謀,牽制聯郃的番族。朝廷議事減少牽制,文法廢除束縛。匈奴斷右臂,漢將窺左足。豈無堅固城池的策略,儅如賈誼般憂國憂民。國恥未雪,長歌仍擊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戰事的慘烈與國家的憂患,通過對比壯士與懦夫的態度,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詩中,“壯士常慷慨”與“懦夫多侷促”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男兒應有的遠大志曏和不屈精神。後文通過對戰爭場景的描繪,展現了邊疆的危機與民衆的苦難,躰現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深切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和平的渴望。

馮琦

馮琦

明山東臨朐人,字用韞,一字琢庵。萬曆五年進士。授編修。累官禮部尚書。疏請停礦稅,徵還各地稅監,不果。又極陳士子崇佛教之弊,請約禁。卒諡文敏。有《經濟類編》、《宗伯集》。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