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武夷九曲僭用文公先生韻賦棹歌十首

四曲回看天際巖,巖頭空翠落毿毿。 箇中何物尤清絕,雲影天光共一潭。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僭用:不適當或未經允許地使用。
  • 文公先生:指朱熹,南宋理學家,號文公。
  • 棹歌:船歌,划船時唱的歌。
  • 四曲:指武夷山的九曲溪中的第四曲。
  • 天際巖:高聳入雲的岩石。
  • 空翠:指山間的翠綠色,空靈而清新。
  • 毿毿(sān sān):形容細長的樣子。
  • 箇中:其中。
  • 清絕:極其清澈。
  • 雲影天光:雲的影子和天空的光輝。
  • 共一潭:共同映照在同一個水潭中。

翻譯

在武夷山的九曲溪中,我模仿朱熹先生的韻律,創作了十首船歌。第四曲處回頭望向那高聳入雲的岩石,只見岩石上空靈的翠綠色如細絲般垂落。那裏面最清澈的是什麼?是雲的影子和天空的光輝,它們共同映照在同一個水潭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武夷山九曲溪的美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清新與寧靜。詩中「空翠落毿毿」一句,形象地描繪了山間翠綠的景色,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而「雲影天光共一潭」則巧妙地將天空與水潭融爲一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讚美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