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
苦暑夜不寐,起讀月令章。
乃知季夏後,有土居中央。
下以開素景,上以承朱陽。
寒暑相代謝,天運固有常。
如何歷家算,視此殊乖張。
謂是大火西,柔金遇而藏。
三庚作三伏,坐使元化戕。
試問創者誰,眇眇秦漢王。
恭惟大統歷,賢者宜消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月令章:古代記載天文、曆法、節氣的文獻。
- 季夏: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六月。
- 素景:指秋天的景色,這裏比喻季節的轉換。
- 朱陽:指夏天的陽光。
- 代謝:交替變化。
- 歷家:指研究曆法的人。
- 乖張:不合常理。
- 大火西:指火星西移,古代用以標誌季節變化。
- 柔金:指秋季,金代表西方和秋季。
- 三庚:指夏季的三個庚日,古代用以計算伏日。
- 三伏:夏季最熱的時期,分爲初伏、中伏、末伏。
- 元化:指自然的變化。
- 戕:傷害。
- 眇眇:微小,這裏指遠古。
- 大統歷:指明朝使用的歷法。
- 消詳:詳細解釋。
翻譯
在酷熱的夜晚難以入眠,起身閱讀關於月令的篇章。 這才明白夏季的最後,土元素居於中央。 向下開啓秋天的素景,向上承接夏日的朱陽。 寒冷與暑熱相互交替,天道的運行本來就有規律。 爲何曆法家的計算,對此卻顯得不合常理。 他們說是因爲火星西移,秋季的金氣因此隱藏。 三個庚日構成了三伏天,使得自然的變化受到傷害。 試問這種曆法是誰創立的,源自遙遠的秦漢時期。 敬仰明朝的大統歷,賢者應當詳細解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夏季夜晚的酷熱和對曆法的不滿,表達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對曆法準確性的質疑。詩人通過對比自然界的寒暑代謝與曆法家的計算,指出了曆法的不合理之處,並呼籲賢者對曆法進行詳細的解釋和修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天文曆法知識,展現了詩人深厚的學識和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題畫冊四時小景 其四 》 —— [ 明 ] 程敏政
- 《 七日南郊分獻天下神祗壇次賓之韻 》 —— [ 明 ] 程敏政
- 《 南山雜興 》 —— [ 明 ] 程敏政
- 《 溪西竹屋卷爲陳千戶賦 》 —— [ 明 ] 程敏政
- 《 宿坑口孫啓先生家次韻時予以疾戒飲故詩及之 》 —— [ 明 ] 程敏政
- 《 丙午六月同黃大器避暑朝天宮李鍊師之來鶴軒 》 —— [ 明 ] 程敏政
- 《 孤鬆挺秀圖爲用禮題 》 —— [ 明 ] 程敏政
- 《 和答莊定山年兄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