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送蔡樊二都尉謁陵用草庭都尉韻

都城初過雨,輦道淨無塵。 香帛供原廟,金貂遣懿親。 風隨行李健,景入畫圖真。 驛次馳應慣,齋居跡未陳。 炎光浮野黍,涼思發溪蘋。 蔡澤心何壯,樊宏性更醇。 詩才兼雅麗,交味謝甘辛。 山郭花藏市,沙橋樹隔津。 碑亭圍奰屓,神路截嶙峋。 談麈揮霜尾,吟鞍壓繡茵。 不辭當旅夕,深幸際佳辰。 劍佩趨雙闕,笙歌奠八珍。 威靈瞻鳳馭,生氣協鴻鈞。 禮磬聲敲玉,宮壺水滴銀。 忽傳收燎火,早見徹嚴禋。 北斗光芒正,中元節候新。 斷雲開曉月,殘露下秋旻。 蕆事同乘馬,歸裝或駕輪。 節旄山鳥避,軒蓋路人馴。 去說賢勞共,來看帝命申。 金蘭忘異姓,玉樹羨同倫。 欲訂西園約,朱門逼禁宸。
拼音

所属合集

#中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香帛:香和絲綢,常用於祭祀。
  • 金貂:貂皮製成的帽子,古代貴族的服飾。
  • 懿親:至親,指親近的親屬。
  • 驛次:驛站,古代傳遞文書和接待官員的場所。
  • 齋居:齋戒期間的居住。
  • 奰屓(bì xì):傳說中的大力神,這裏指碑亭的雄偉。
  •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疊。
  • 談麈:談論時的麈尾,古代文人的一種裝飾。
  • 繡茵:繡花的墊子或毯子。
  • 劍佩:佩劍,古代官員的裝飾。
  • 笙歌:音樂和歌唱。
  • 八珍:指珍貴的食物,泛指美味佳餚。
  • 威靈:威嚴的神靈。
  • 生氣:生命力,活力。
  • 鴻鈞:指天或自然法則。
  • 禮磬:古代祭祀時使用的樂器。
  • 宮壺:宮中的計時器。
  • 燎火:祭祀時燃燒的火。
  • 蕆事:完成事務。
  • 節旄:古代使者所持的節杖。
  • 軒蓋:華美的車蓋。
  • 金蘭:比喻深厚的友情。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禁宸:指皇宮。

翻譯

都城剛下過雨,車道乾淨無塵。香和絲綢供奉在原廟,金貂帽贈予至親。風隨着行李而強勁,景色如畫般真實。驛站習慣了快速傳遞,齋戒期間的居所未變。炎熱的陽光照在田野的黍子上,涼爽的思緒在溪邊的蘋草上發散。蔡澤的心志多麼壯闊,樊宏的性格更加醇厚。詩才兼備雅緻與華麗,交友不計較甘苦。山邊的市集被花包圍,沙橋隔開了樹與渡口。碑亭雄偉,神路崎嶇。談論時揮動麈尾,吟詩時鞍下壓着繡花墊子。不辭辛苦在旅途的夜晚,深感幸運遇到美好的時刻。佩劍走向雙闕,笙歌中獻上八珍。仰望威嚴的神靈,感受生命的活力與自然的法則。禮磬敲出玉聲,宮中的壺水滴銀。忽然傳來收起燎火的消息,早見祭祀結束。北斗星光芒正盛,中元節的時節更新。斷雲散開露出曉月,殘露落在秋天的天空。完成事務後一同騎馬,歸途或許駕着車輪。節杖使山鳥避讓,軒蓋使路人馴服。離去時說共同的辛勞,回來看帝命的申明。金蘭之交忘卻異姓,玉樹之才羨慕同輩。想要訂下西園之約,但朱門緊逼皇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都城雨後的景象,以及官員們前往謁陵的莊嚴場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對細節的精緻描寫,如「香帛供原廟」、「劍佩趨雙闕」等,傳達出一種莊重而神聖的氛圍。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友人才華和品德的讚賞,以及對共同經歷的回憶和未來的期待。整體上,詩歌語言典雅,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風采和情懷。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