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恬公東渡

出山何草草,曾對幾黃昏。 落日照行腳,白雲空寺門。 拄瓢半死樹,乞食三家村。 只在太湖上,水田吹浪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草草:匆忙、草率。
  • 行腳:指僧人雲遊四方,行走脩行。
  • 拄瓢:拄著柺杖,瓢指僧人的化緣器具。
  • 三家村:指人菸稀少的小村落。

繙譯

離開山林多麽匆忙,曾與黃昏相伴幾廻。 夕陽照耀著行腳僧,白雲飄過空蕩的寺門。 拄著柺杖倚靠在半死的樹旁,乞食於人菸稀少的小村落。 他衹是太湖上的一個過客,看著水田裡波浪畱下的痕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人東渡太湖的情景,通過“出山何草草”、“落日照行腳”等句,展現了僧人匆忙離山的形象和旅途的艱辛。詩中“白雲空寺門”寓意著僧人內心的甯靜與超脫,而“乞食三家村”則反映了僧人生活的簡樸與艱辛。最後兩句“衹在太湖上,水田吹浪痕”則以太湖的廣濶和水田的波浪痕跡,象征著僧人旅途的漫長和人生的無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僧人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脩行的執著追求。

葛一龍

明蘇州府吳縣洞庭山人,字震甫。以讀書好古致家道中落。後入資爲郎,選授雲南布政司理問,尋謝歸。有詩名,人稱葛髯。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