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和陶詩
我昔少年日,無事幸休居。
佩弦戒性緩,每師董安於。
迨茲桑榆景,始悟失東隅。
屢將孱弱軀,觸冒風波途。
嚴冬朔風急,夜絕高郵湖。
豈不幸利涉,爲計良已疏。
古人戒垂堂,況我疾病餘。
前途諒多險,欲悔將焉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佩弦:古代的一種裝飾品,用以提醒自己要時刻保持警惕。
- 性緩:性格遲緩,不急躁。
- 董安於:古代賢人,以性格溫和著稱。
- 桑榆景:比喻晚年。
- 失東隅:失去了早年的時光。
- 孱弱:身體虛弱。
- 觸冒:冒險。
- 風波途:充滿風險的道路。
- 嚴冬:寒冷的冬天。
- 朔風:北風。
- 高郵湖:地名,位於今江蘇省。
- 利涉:順利渡過。
- 垂堂:危險的地方。
- 疾病餘:病後餘生。
翻譯
在我年輕的時候,無所事事,幸運地過着悠閒的生活。我佩戴着弦,以此來提醒自己不要性格遲緩,常常以董安於爲榜樣。直到晚年,我才意識到已經失去了青春的時光。我多次用這虛弱的身體,冒險闖蕩充滿風險的道路。在寒冷的冬夜,北風呼嘯,我獨自穿越了高郵湖。雖然幸運地渡過了,但這樣的計劃實在是過於草率。古人告誡我們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何況我還是在病後餘生。前方的路途無疑充滿了更多的險阻,現在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年輕時悠閒生活的懷念,以及對晚年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悔恨。詩中,「佩弦」和「董安於」象徵着詩人年輕時的自我警醒和學習榜樣,而「桑榆景」和「失東隅」則表達了詩人對青春逝去的感慨。詩人在描述自己冒險的經歷時,透露出一種無奈和自責,尤其是在「嚴冬朔風急,夜絕高郵湖」這樣的場景中,更顯露出他的孤獨和艱難。最後,詩人對未來的憂慮和對過去的悔恨交織在一起,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