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高孩之憲使四十

曾請長纓廿載前,新加大纛主恩偏。 寧知歲月郎潛久,猶是春秋鼎盛年。 狐矢正懸森戟庫,兕觥交進鬥茶天。 同時九牧揆餘者,多有悲歌老驥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纓:古代官員的腰帶,此處指官職。
  • 大纛:古代軍隊中的大旗,象徵權威。
  • 郎潛:指官員在朝中默默無聞地工作。
  • 春秋鼎盛:形容人正值壯年,精力旺盛。
  • 狐矢:指箭,因箭頭形似狐狸的牙齒而得名。
  • 兕觥:古代的一種酒器,形似犀牛角。
  • 九牧:指九州,即整個中國。
  • 揆餘:推測、估量。
  • 老驥:老馬,比喻有經驗但已老的人。

翻譯

曾在二十年前請纓從戎,如今又加封大旗,主上的恩寵偏愛。 誰知歲月在朝中默默流逝,卻依然正值壯年,精力旺盛。 箭矢整齊懸掛在兵器庫中,犀牛角杯交錯,鬥茶之樂正酣。 同時代的中國各地,推測我的人,多有悲歌老馬之篇。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回顧過去的軍旅生涯和當前的官職榮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壯年時期的自豪。詩中「長纓」、「大纛」等詞語體現了詩人的官職和榮譽,而「春秋鼎盛」則強調了詩人的壯年狀態。後兩句通過對兵器庫和鬥茶場景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生活狀態和社交活動。最後一句則反映了詩人對自己在同時代人中的地位和影響的思考。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