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謝庭玉樹:比喻才德出衆的人。
- 迥埃塵:遠離塵世。
- 放臣:被放逐的臣子。
- 跡愧冥鴻:比喻自己的行跡不如高飛的鴻雁那樣高遠。
- 驪禦:指駕車。
- 青箱:指家傳的學問。
- 交態:指交往的態度。
- 火傳薪:比喻學問、技藝的傳承。
繙譯
你如同謝家的玉樹,遠離了塵世的紛擾,能在涼風中問候我這被放逐的臣子。 我自愧行跡不如高飛的鴻雁,卻能在駕車行歌中遇見像你這樣的詞人。 你家世代傳承的學問早已聞名,而你對待朋友的態度,即使白發新添也依然輕松自如。 聽說相門之後多有賢能之相,學問和技藝的傳承如同火種傳遞薪柴,永無止境。
賞析
這首詩是董其昌對葉君節的贈別之作,表達了對葉君節高尚品德和家學淵源的贊賞。詩中運用了“謝庭玉樹”、“冥鴻”等典故,形象地描繪了葉君節的超凡脫俗和自己的謙遜。末句“弓裘不盡火傳薪”寓意深遠,既贊敭了葉家的學問傳承,也表達了對未來傳承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學問傳承的重眡。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
董其昌的其他作品
- 《 贈陳仲醇徵君東佘山居詩三十首 》 —— [ 明 ] 董其昌
- 《 譚廣文練江相見走筆為贈 》 —— [ 明 ] 董其昌
- 《 題畫贈眉公 》 —— [ 明 ] 董其昌
- 《 贈陳仲醇徵君東佘山居詩三十首 》 —— [ 明 ] 董其昌
- 《 送許周翰備兵井陘二首 》 —— [ 明 ] 董其昌
- 《 題汪裕吾像 》 —— [ 明 ] 董其昌
- 《 次韻詶葉少師台山贈行四首 》 —— [ 明 ] 董其昌
- 《 紫茄五首 》 —— [ 明 ] 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