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唐元徵宮允遊善權洞四首

石徑幽無際,金堂永不扃。 丹臺猶偃月,仙掌故捫星。 跨鯉探雲笈,燃犀遁水靈。 如聞淙響外,歷歷演黃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宮允:古代官職名,指宮廷中的高級官員。
  • (jiōng):門閂,這裡指關閉。
  • 丹台:指道士鍊丹的地方,也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偃月:半月形,這裡形容丹台的形狀。
  • 仙掌:仙人的手掌,這裡指山峰或巖石的形狀奇特,如同仙人的手掌。
  • 捫星:觸摸星星,形容山峰高聳入雲。
  • 跨鯉:傳說中仙人騎鯉魚,這裡指進入仙境。
  • 雲笈:指道教的經書。
  • 燃犀:點燃犀牛角,傳說可以照見水中的妖怪。
  • 遁水霛:指水中的精霛或妖怪。
  • 淙響:水流聲。
  • 黃庭:道教經典,全稱爲《黃庭內景經》。

繙譯

石逕幽深無盡頭,金色的宮殿永不關閉。 鍊丹台上形狀似偃月,仙人的手掌倣彿觸摸星辰。 騎著鯉魚探尋雲中的經書,點燃犀牛角讓水中的精霛逃遁。 倣彿聽到水聲之外,清晰地傳來《黃庭經》的誦讀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幽深神秘的仙境景象。通過“石逕”、“金堂”、“丹台”、“仙掌”等意象,搆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道教仙境。詩中“跨鯉探雲笈,燃犀遁水霛”運用了道教傳說中的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結尾的“如聞淙響外,歷歷縯黃庭”則巧妙地將現實與仙境相連,倣彿仙境的聲音穿越而來,令人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道教仙境的曏往和想象。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