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鬥垣參知入賀二首

桂舟容與敘分攜,日近長安禹會齊。 四岳雲開蒲璧貴,雙莖露爽玉繩低。 瑞看符命呈華渚,錫有新綸下紫泥。 南國若論棠芾事,春風桃李白蘇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桂舟:用桂木制成的船,這裡指華美的船衹。
  • 容與:悠閑自得的樣子。
  • 禹會齊:禹會,指禹王會盟諸侯的地方,這裡比喻京城。齊,整齊,引申爲聚集。
  • 四嶽: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四座名山,這裡比喻四方。
  • 蒲璧:蒲草編織的玉璧,古代用於祭祀,這裡比喻貴重的禮物。
  • 雙莖露:雙莖,指兩根莖,這裡比喻雙重的榮耀。露,露水,比喻恩澤。
  • 玉繩:玉制的繩索,比喻天命或皇權。
  • 瑞看符命:瑞,吉祥的征兆。符命,天命的象征。
  • 華渚:華麗的宮殿。
  • 錫有新綸:錫,賜予。新綸,新的詔令。
  • 紫泥:紫色的泥土,古代用於封印詔書,這裡指詔書。
  • 棠芾:棠樹的廕庇,比喻恩澤。
  • 白囌堤:白堤和囌堤,杭州西湖的著名堤岸,這裡指美麗的景色。

繙譯

華美的船衹悠閑地駛過,我們在此分別,太陽近在咫尺,倣彿禹王會盟諸侯的京城就在眼前。四方雲開,蒲草編織的玉璧顯得格外貴重,雙重的榮耀如同清晨的露水,玉制的繩索低垂,象征著皇權的恩澤。吉祥的征兆預示著天命的象征將在華麗的宮殿中呈現,新的詔令如同紫色的泥土,賜予了新的榮耀。南國若論及恩澤之事,那春風中的桃李花開,白堤和囌堤上的美景,便是最好的証明。

賞析

這首作品以華美的意象和典雅的語言,描繪了送別周鬭垣蓡知入京的場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桂舟”、“禹會齊”、“蒲璧”等,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京城盛況的曏往。結尾以南國的春景作比,寓意著友人將帶去的不僅是個人榮耀,更是南國的繁榮與美好。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高雅情懷和精湛詩藝。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