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後同諸公訪愚公慈惠蘭若駕納言延伯有作依韻和之

神皋方丈室,初地盍簪盟。 花雨翻空界,松濤雜梵聲。 小參如筏語,晏坐閒關情。 樓閣重延眺,千山積翠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皋(gāo):指神聖的土地。
  • 方丈室:指寺廟中的住持或高僧的居室。
  • 初地:佛教術語,指修行者達到的最初階段。
  • 盍簪(hé zān):指聚集在一起。
  • 花雨:比喻花瓣飄落如雨。
  • 翻空界:形容花瓣飄落的樣子,如同翻越了天空的界限。
  • 松濤:松樹被風吹動時發出的聲音,如同波濤。
  • 雜梵聲:混合着佛教誦經的聲音。
  • 小參:指短暫的參禪。
  • 如筏語:比喻言語如同渡河的筏子,幫助人理解佛法。
  • 晏坐:安坐,靜坐。
  • 閒關情:指靜坐時的心情,關情即關心。
  • 樓閣:指寺廟中的建築。
  • 重延眺:再次遠望。
  • 千山積翠橫:形容遠處的山巒被綠色覆蓋,橫亙眼前。

翻譯

在神聖的土地上,我們聚集在方丈室,共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花瓣如雨般飄落,彷彿跨越了天空的界限,松樹的濤聲與佛教的誦經聲交織在一起。我們短暫地參禪,言語如同渡河的筏子,幫助我們理解佛法。靜坐時,我們關心着彼此的心情。再次登上樓閣遠望,只見遠處的山巒被綠色覆蓋,橫亙在眼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在寺廟中的所見所感,通過「花雨翻空界」、「松濤雜梵聲」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小參如筏語」一句,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參禪時言語的重要性。結尾的「千山積翠橫」則以壯闊的自然景象,映襯出內心的寧靜與深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佛法及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