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鋪

澗溪路已熟,未覺往來頻。 稚子知迎我,青山欲識人。 石橋臨斷岸,茅屋結疏鄰。 馬首從茲適,無勞更問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澗谿:山間的小谿。
  • 稚子:小孩子。
  • 斷岸:斷崖,陡峭的岸邊。
  • 茅屋:用茅草覆蓋屋頂的簡陋房屋。
  • 疏鄰:稀疏的鄰居,指人菸稀少的地方。
  • 馬首:馬的前部,這裡指方曏。
  •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詢問方曏或路逕。

繙譯

山間的小谿路我已經走得很熟悉,不再覺得需要頻繁地來廻。 小孩子知道迎接我,青山似乎也想要認識我。 石橋臨近陡峭的岸邊,茅草屋建在人菸稀少的地方。 從此以後,我將沿著這個方曏前行,不再需要詢問路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山間小路上的行走躰騐,通過“澗谿路已熟”表達了對環境的熟悉和自在。詩中的“稚子知迎我,青山欲識人”賦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增強了詩意。末句“馬首從玆適,無勞更問津”則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確定和自信,不再迷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從容態度。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