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淩江蕭處士

· 黃衷
白猿峒下感秋人,夢斷塘蒲掩葛巾。 文藻舊齊樑太子,家聲遙系漢宗臣。 魚腸蜿蜿銅花冷,馬鬣累累石筍春。 莫恨無人昌世緒,青袍今是席中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猿峒: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山洞或幽靜之地。
  • 夢斷:夢醒,指夢境結束。
  • 塘蒲:水邊的蒲草,這裡可能指蕭処士的居所環境。
  • 葛巾:用葛佈制成的頭巾,古代文人常戴。
  • 文藻:文採,指文學才華。
  • 齊梁太子:指南北朝時期的齊梁兩國的太子,這裡用來比喻蕭処士的文學才華。
  • 家聲:家族的名聲。
  • 漢宗臣:指漢朝的宗室或忠臣,這裡用來指蕭処士的家族背景。
  • 魚腸:古代寶劍名,這裡可能指墓地的裝飾或象征。
  • 銅花:銅器上的花紋,這裡可能指墓地的裝飾。
  • 馬鬣:馬的鬃毛,這裡用來形容墓地上的石筍。
  • 石筍:鍾乳石的一種,這裡指墓地的石刻裝飾。
  • 昌世緒:指延續家族的榮耀和傳統。
  • 青袍:古代士人的服飾,這裡指蕭処士。
  • 蓆中珍:比喻珍貴的人才。

繙譯

在白猿峒下,鞦意讓人感慨,夢醒時分,塘邊的蒲草輕掩著葛巾。你的文採曾與齊梁的太子相媲美,家族聲望遠承漢朝的宗臣。墓地上,魚腸寶劍般的裝飾在冷冷的銅花中蜿蜒,馬鬃般的石筍在春日裡累累生煇。不要遺憾無人繼續你的家族榮耀,如今你這青袍士人已是蓆上的珍寶。

賞析

這首詩是對已故的蕭処士的挽歌,通過描繪其生前的文學才華和家族榮耀,以及墓地的景象,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唸和高度評價。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白猿峒”、“塘蒲”、“葛巾”等,營造了一種幽靜而哀婉的氛圍。結尾的“青袍今是蓆中珍”更是對蕭処士才華的肯定,將其比作珍貴的蓆上賓客,顯示了其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