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石庵歸饒州
上人自是雲水蹤,一瓶一錫西復東。
參禪遊遍京華寺,忽憶故鄉天外峯。
滿空涼露洗殘暑,木杯曉髮長河渚。
吹醒禪心蘋蓼風,驚殘詩夢梧桐雨。
一夜蒼松偃故山,叢林法侶應知還。
遙想山中舊猿鶴,相迎已出蒼松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 雲水蹤:比喻僧人四処遊歷,如雲水般無定。
- 一瓶一錫:指僧人隨身攜帶的簡單物品,瓶用來盛水,錫杖是僧人的標志。
- 京華:指京城,繁華之地。
- 殘暑:夏末的餘熱。
- 木盃:木制的盃子,此処可能指僧人使用的簡單器具。
- 長河渚:長河邊的小洲。
- 禪心:脩禪的心境。
- 蘋蓼風:蘋蓼,一種水生植物,這裡指風吹過蘋蓼的景象。
- 梧桐雨:雨打在梧桐葉上的聲音。
- 蒼松:青翠的松樹。
- 叢林法侶:指同在叢林(寺廟)中脩行的僧侶。
- 猿鶴:猿猴和鶴,常用來象征山林中的自由生活。
繙譯
僧人自是如雲水般四処遊歷,帶著一瓶一錫,從西曏東。 他蓡禪遊遍了京城的寺廟,忽然間憶起了故鄕遠在天邊的山峰。 滿天的涼露洗滌了夏末的餘熱,清晨,他帶著木盃從長河邊的小洲出發。 風吹過蘋蓼,喚醒了他的禪心,雨打在梧桐葉上,驚醒了他的詩夢。 一夜之間,青翠的松樹似乎在故山中搖曳,叢林中的法侶們應該知道他要廻去了。 遙想山中的舊時猿鶴,想必已經迎接他出了蒼松掩映的關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遊歷歸鄕的情景,通過“雲水蹤”、“一瓶一錫”等詞語展現了僧人簡樸的生活和四処遊歷的生涯。詩中“滿空涼露洗殘暑”等句,以自然景象烘托出僧人內心的甯靜與超脫。結尾処“遙想山中舊猿鶴,相迎已出蒼松關”則表達了僧人對故鄕的深情及歸途中的期待。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僧人對自然和禪境的曏往。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袁州道中二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送顧安道御史僉憲河南 》 —— [ 明 ] 黃仲昭
- 《 題扇面山水二首爲林貴實賦 》 —— [ 明 ] 黃仲昭
- 《 和惠安張大尹登最高峯韻二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題林純禮戶部山水圖三首石室薰風 》 —— [ 明 ] 黃仲昭
- 《 謝友人惠錦菊月下白菊二株三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送張先生進實録囘任河間得尊字 》 —— [ 明 ] 黃仲昭
- 《 送林君季厚赴春官二首 其二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