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士還鄉

孤蹤無礙任西東,一片閒雲寄碧空。 賣藥暫遊都市裏,尋真又入故山中。 蘭橈夜泛鷗邊月,鐵笛晨吹鶴背風。 惆悵舊遊歸未得,天涯翹首送冥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蘭橈(lán ráo):指用木蘭樹製作的船槳,這裏代指船。
  • 鷗邊月:指海鷗棲息的海邊,月亮升起的地方。
  • 鐵笛:用鐵製成的笛子,常用於形容笛聲的清脆。
  • 鶴背風:指仙鶴飛翔時背上的風,這裏用來形容道士的仙風道骨。
  • 冥鴻:指高飛的鴻雁,比喻遠行的人或高遠的志向。

翻譯

我孤獨的蹤跡不受束縛,任由西東,就像一片閒散的雲飄浮在碧空之中。 我曾在都市裏短暫賣藥,尋找真理後又回到了故鄉的山中。 夜晚,我划着船在鷗鳥棲息的海邊賞月,清晨,我吹着鐵笛,感受着仙鶴背上的風。 我惆悵地回憶着過去的遊歷,卻無法歸來,只能仰望天空,目送高飛的鴻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道士的隱逸生活和超脫情懷。詩中,「孤蹤無礙任西東」展現了道士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羈絆的生活態度。通過「賣藥暫遊都市裏,尋真又入故山中」的對比,表達了道士對世俗的短暫涉足和對自然的深切向往。後兩句以「蘭橈夜泛鷗邊月,鐵笛晨吹鶴背風」的意象,進一步以自然美景和仙風道骨來象徵道士的高潔品格。結尾的「惆悵舊遊歸未得,天涯翹首送冥鴻」則抒發了對過去遊歷的懷念和對遠方的無限嚮往,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逍遙自在的道家情懷。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