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唐池南題秋江遠眺圖

· 楊慎
秋空泬寥秋影闊,魚尾霞收雲一抹。 千崖有靄風落山,萬壑無聲水歸末。 杈枒老木挐虯龍,槮槭平林叫鶬鴰。 不聞金籟似竽鳴,但見翠微如黛潑。 窣堵僧睇迥不昏,略約樵行危易怛。 一彎赤燒楓人明,萬㽦黃雲稻孫割。 尋穴玄駒迷東西,卜樹烏鴉相叫聒。 詞客頻將枝癢搔,畫工欲把天機奪。 老倦捫蘿與攀葛,倚闌獨把吟髭捋。 遙岑寸碧天杵倚,遠目雙明海月掇。 開樽披圖興不淺,烏絲欄界玄霜沫。 爲君走筆賦新詩,卻笑蕭郎擊銅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泬寥(jué liáo):空曠清朗的樣子。
  • 魚尾霞:形容霞光如魚尾般絢爛。
  • 靄(ǎi):輕霧。
  • 槮槭(sēn qì):形容樹木高聳。
  • 鶬鴰(cāng guā):一種鳥。
  • 金籟(lài):美妙的聲音。
  • 竽(yú):古代的一種樂器。
  • 黛(dài):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
  • 窣堵(sū dǔ):形容山峯高聳。
  • 略約(lüè yuē):形容山路險峻。
  • 怛(dá):害怕。
  • 楓人:指楓樹的果實。
  • 㽦(yún):古代量詞,表示田地的面積。
  • 玄駒(xūan jū):黑色的螞蟻。
  • 枝癢:比喻創作慾望。
  • 烏絲欄:古代書寫用的紙張,上面有黑色線條。
  • 玄霜沫:比喻墨水。

翻譯

秋天的天空空曠清朗,秋影遼闊,霞光如魚尾般絢爛,雲彩輕輕一抹。山峯上飄着輕霧,風從山上吹落,千山萬壑中水聲無聲地歸於盡頭。老樹枝杈交錯,如同挐虯的龍,平林中高聳的樹木間,鶬鴰在叫。聽不到金籟般美妙的聲音,只看見翠綠的山色如同潑灑的黛色。高聳的山峯上,僧人目光遠眺,山路險峻,樵夫行走時心生畏懼。一彎赤紅的楓樹果實明亮,萬頃黃雲般的稻田被收割。尋找穴居的玄駒迷失了方向,烏鴉在樹上叫個不停。詞客頻頻搔動創作的慾望,畫工想要奪取天機的靈感。年老疲倦,不再攀爬葛藤,倚着欄杆獨自捋着鬍鬚吟詩。遠處的山峯只有一寸碧綠,目光所及,海上的月亮已經升起。打開酒樽,展開圖畫,興致不淺,用烏絲欄紙張書寫,墨水如玄霜沫。爲你即興賦寫新詩,卻笑蕭郎敲擊銅鉢。

賞析

這首作品以秋江遠眺爲背景,描繪了秋天的壯闊景色和深邃意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魚尾霞」、「千崖有靄」、「萬壑無聲」等,展現了秋天的寧靜與遼闊。同時,通過對老樹、鶬鴰、玄駒等細節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和生動感。詩人的情感也巧妙地融入其中,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創作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