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

· 黃衷
結束徵車趁曉晴,客心長儗劇懸旌。 攀楊意氣交遊遠,倚馬寒暄感慨生。 鬢髮十年行路影,秋風千里過江聲。 蓬窗醉枕雌雄劍,怪得無端一夢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結束:整理好。
  • 征車:遠行的車輛。
  • 趁曉晴:趁著早晨的晴朗天氣。
  • 客心:旅人的心情。
  • 長儗:長久地猶豫。
  • 劇懸旌:形容心情極度不安,如同懸掛的旗幟在風中搖擺不定。
  • 攀楊:攀折楊柳,古時常以此表示離別之情。
  • 倚馬:靠著馬,形容匆忙或旅途中的情景。
  • 寒暄:問候冷煖,指日常的社交問候。
  • 鬢發:頭發,特指鬢角。
  • 行路影:行走的身影,這裡指旅途中的自己。
  • 過江聲:過江時聽到的聲音,這裡可能指江水聲或船聲。
  • 蓬窗:簡陋的窗戶,這裡指旅途中的住所。
  • 雌雄劍:一對劍,通常指情侶或夥伴之間的象征。
  • 無耑:無緣無故。

繙譯

整理好遠行的車輛,趁著早晨的晴朗天氣出發,旅人的心情長久地猶豫不定,如同懸掛的旗幟在風中搖擺。攀折楊柳,意味著交遊的遙遠,靠著馬,匆忙中的寒暄引發感慨。十年間,頭發隨行路的身影而變,鞦風中,千裡過江的聲音廻蕩。在簡陋的窗戶下,枕著一對劍,怪異地無緣無故地從夢中驚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中的心情與景象,通過“征車”、“客心”、“攀楊”、“倚馬”等意象,表達了旅人的孤獨與不安。詩中“鬢發十年行路影”一句,既展現了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旅途的艱辛與人生的變遷。結尾的“蓬窗醉枕雌雄劍,怪得無耑一夢驚”則增添了一絲神秘與驚奇,使整首詩的情感更加豐富深沉。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