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對月寫懷

· 虞堪
月色且看今夜好,砧聲不斷若爲情。 聯綿烽火近或遠,阻絕兵戈縱復橫。 赤壁煙銷非昨夢,黃河天近幾時清。 如今搖落重寥寂,華髮催人兩鬢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砧聲:指搗衣聲,古代婦女在砧板上搗製衣物時發出的聲音。
  • 聯綿:連續不斷。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爭或戰亂。
  • 阻絕:阻斷,隔絕。
  • 兵戈:指戰爭。
  • 赤壁煙銷:赤壁之戰後,戰爭的煙火已經消散。
  • 非昨夢:不再是昨日的夢境,意指過去的輝煌已成往事。
  • 黃河天近:黃河的水似乎接近天際,形容黃河的浩渺。
  • 幾時清:何時才能清澈,比喻國家何時能恢復清明。
  • 搖落:指草木凋零。
  • 寥寂:寂寞,冷清。
  • 華髮:白髮。
  • 兩鬢生:兩邊的鬢角長出。

翻譯

今夜的月色格外美好,但搗衣聲不絕於耳,讓人心生憂愁。 戰火連綿,近在咫尺或遠在天邊,戰爭的阻隔和混亂不斷。 赤壁之戰的硝煙已成往事,黃河的水何時才能清澈? 如今草木凋零,四周寂靜,白髮催人,兩鬢已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月色的描繪和對戰亂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境遇的哀嘆。詩中「月色且看今夜好」與「砧聲不斷若爲情」形成鮮明對比,月色的美好與砧聲的憂愁交織,反映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後聯通過對烽火、兵戈的描述,以及對赤壁和黃河的比喻,進一步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結尾的「搖落重寥寂,華髮催人兩鬢生」則深刻描繪了詩人因戰亂而感到的孤獨和衰老。

虞堪

元末明初蘇州府長洲人,字克用,一字勝伯。元末隱居不仕。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好詩,工山水。洪武中爲雲南府學教授,卒官。有《希澹園詩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