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秋懷

· 楊慎
迢遰城西百尺樓,登茲銷暑亦銷憂。 江山平遠難爲畫,雲物高寒易得秋。 吉甫清風來玉麈,涪翁妙墨換銀鉤。 餘甘渡口斜陽外,靄乃漁歌雜棹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迢遰(tiáo dì):遙遠的樣子。
  • 城西百尺樓:指城西的高樓。
  • 銷暑:消除暑熱。
  • 雲物:雲的形狀和顏色。
  • 吉甫:指周朝的賢臣尹吉甫,這裏借指高雅的人。
  • 玉麈(zhǔ):用玉裝飾的拂塵,古代文人雅士常用之物。
  • 涪翁:指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號涪翁。
  • 銀鉤:比喻書法筆畫剛勁有力。
  • 餘甘渡口:渡口名,具體位置不詳。
  • 靄乃:漁歌的聲音。
  • 棹謳(zhào ōu):船歌,船伕的歌聲。

翻譯

在遙遠的城西,有一座高達百尺的樓閣,我登上這裏,既是爲了消暑,也是爲了消除憂愁。眼前的江山景色遼闊平遠,難以用畫筆描繪;雲彩的形狀和顏色在高空中,讓人輕易感受到秋天的涼意。高雅的人帶來的清風如同玉麈一般,黃庭堅的書法筆力剛勁,如同換上了銀鉤。在餘甘渡口,斜陽之外,漁歌的聲音與船伕的歌聲交織在一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病中登樓遠眺的景象,通過「迢遰城西百尺樓」的開闊視野,展現了江山的遼闊與雲物的高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清涼秋意的嚮往。詩中「吉甫清風來玉麈,涪翁妙墨換銀鉤」巧妙地運用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蘊。結尾的「餘甘渡口斜陽外,靄乃漁歌雜棹謳」則以動聽的漁歌和船歌,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意境,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詩人的心境與情感。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