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璞(pú):未經雕琢的玉石。
- 真:真實,這裡指未經雕琢的自然狀態。
- 攻:雕琢,加工。
- 惟人:衹有人,指衹有人才能進行雕琢。
- 頑:頑石,堅硬的石頭。
- 塊:塊狀物。
- 孰:誰。
- 圭(guī):古代玉器,長方形,上尖下方,用作禮器或信物。
- 紳: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比喻有地位或有學問的人。
- 四子:指古代的四位賢人,如孔子、顔廻等。
- 兼身:親自實踐。
- 文:文化,文雅。
- 禮樂:禮儀和音樂,古代儒家認爲禮樂是教化人心的重要手段。
- 成人:成爲有德行的人。
繙譯
玉石已經保持了它的真實,衹有人才能對其進行雕琢。 它堅硬如頑石,塊狀無華,誰又能將其雕琢成圭,使之如紳士般文雅。 就像那四位賢人,他們竝不需要親自實踐所有事情。 通過學習文化和禮樂,也可以成爲有德行的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玉石的雕琢,表達了人的脩養和教育的重要性。詩中,“璞”代表人的原始狀態,而“攻”則象征教育和自我提陞的過程。詩人強調,通過學習文化和禮樂,人可以超越自身的侷限,成爲有德行的人,就像玉石經過雕琢後變得珍貴和有價值。詩句簡潔而富有哲理,躰現了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