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

· 楊基
位卑諫勿直,直諫君心疑。 交淺言勿深,深言友誼虧。 諤諤衆所惡,況復違逆之。 豈不利於行,吐檗而含飴。 朝登千仞崗,振我身上衣。 丈夫貴自潔,毋論他人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位卑:地位低下。
  • :勸告,規勸。
  • 勿直:不要直接。
  • 君心疑:君主或上級的疑心。
  • 交淺:交情淺。
  • 言勿深:說話不要深入。
  • 友誼虧:友誼受損。
  • 諤諤(è è):直言不諱的樣子。
  • 衆所惡:被衆人所厭惡。
  • 違逆:違背,不順從。
  • 吐檗(bò):吐出苦的東西,比喻說出不愉快的話。
  • 含飴:含着甜的東西,比喻保持沉默或說好聽的話。
  • 千仞崗:極高的山崗。
  • 振我身上衣:整理衣服,比喻自我整頓。
  • 自潔:自我清潔,比喻保持清白。
  • 毋論:不要評論。

翻譯

地位低下時,勸告不要過於直接,直接的勸告會讓君主心生疑慮。交情淺薄時,說話不要過於深入,深入的話語會使友誼受損。直言不諱是衆人所厭惡的,更何況是違揹他人的意願。這難道不利於行動嗎?說出苦澀的話,不如保持沉默或說些好聽的話。早晨登上極高的山崗,整理我的衣裳。大丈夫貴在自我清潔,不必評論他人的是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人際交往和言行的深刻見解。詩中,楊基通過對比「位卑諫勿直」與「交淺言勿深」的道理,揭示了在不同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中,言行的適宜與不適宜。他強調了直言不諱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並提倡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自我清潔,不輕易評論他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於處世哲學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

楊基

楊基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闢爲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於役所。與高啓、張羽、徐賁稱吳中四傑。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