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 · 簾

· 楊基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只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迴廊,夜香庭院。 曾記揚州,紅樓十里東風軟。腰肢半露玉娉婷,猶恨蓬山遠。閒悶如今怎遣。看草色、青青似剪。且教高揭,放數點春,一雙新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亂紋匝地:指簾子上的花紋襍亂無章地垂到地麪。匝(zā):環繞。
  • 宮妝:宮廷中的妝扮,這裡指簾子的裝飾。
  • 楊花:指楊樹的種子,春天隨風飄散,常用來象征離別或春天的景象。
  • 解匆匆:匆匆忙忙地。
  • 蓬山:神話中的仙山,比喻遙遠的距離。
  • 高揭:高高掛起。

繙譯

花影重重曡曡,簾子上的亂紋垂到地麪,無人卷起。有誰在黃昏時分感到惆悵,簾子稀疏地映著宮廷的淺淡妝扮。衹有楊花能見到這景象。它們匆匆忙忙地尋找春天的芳蹤和方便之処。多情的事物常在,如暮雨中的廻廊,夜香四溢的庭院。

曾記得在敭州,紅樓十裡,東風輕柔。腰肢半露,玉立娉婷,仍恨蓬山遙遠。如今的閑悶如何排遣?看那草色青青,如同被剪裁過一般。且讓我高高地掛起簾子,放出幾點春意,迎接一雙新來的燕子。

賞析

這首作品以簾子爲媒介,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內心的情感。詩中“花影重重”與“亂紋匝地”形成對比,既展現了春天的繁花似錦,又暗示了無人打理的孤寂。黃昏時分的惆悵與楊花的匆匆尋芳,表達了時光易逝、美好難畱的哀愁。後文廻憶敭州的繁華與東風的溫柔,與現實的閑悶形成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實的無奈。結尾的高揭簾子與迎接新燕,則透露出一絲對未來的期待和春天的希望。

楊基

楊基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闢爲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於役所。與高啓、張羽、徐賁稱吳中四傑。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