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春曲和黃泰泉四首

· 黃衷
飛觴流水泛春磯,清曉初回小獵旗。 旭日有光迎落絮,東風無力控遊絲。 興酣翠幔襟薌滿,舞罷紅筵步錦移。 誰道雲鬟蕭瑟近,城中猶自遠山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飛觴(fēi shāng):形容舉杯暢飲,觥籌交錯。
  • 流水泛春磯:形容春日水邊宴飲,磯指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
  • 小獵旗:指打獵時使用的小旗,此處可能指春遊時攜帶的標誌。
  • 旭日:初升的太陽。
  • 落絮:飄落的柳絮。
  • 遊絲:飄動的細絲,常指蜘蛛絲或柳絮。
  • 翠幔:翠綠色的帷幕或帳篷。
  • 襟薌(jīn xiāng):衣襟上的香氣,薌指香草。
  • 紅筵:紅色的宴席。
  • 步錦移:形容行走時衣袂飄動,如錦繡般美麗。
  • 雲鬟:女子的髮髻。
  • 蕭瑟:形容風聲,也用來形容淒涼、冷落。
  • 遠山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像遠山一樣秀美。

翻譯

在春日的水邊舉杯暢飲,清晨帶着小獵旗出遊。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飄落的柳絮,春風輕柔,無法控制飄動的細絲。 在翠綠的帷幕下,衣襟上滿是香氣,舞罷後,紅宴上行走的步伐如錦繡般美麗。 誰說女子的髮髻顯得淒涼,城中的她,眉如遠山,依舊美麗動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清晨的宴飲與遊玩場景,通過「飛觴流水」、「旭日落絮」、「東風遊絲」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詩中「翠幔襟薌」與「紅筵步錦」進一步以色彩與香氣渲染了宴會的繁華與歡樂。結尾處通過對女子髮髻與眉目的描寫,展現了女子的美麗與城中春日的寧靜美好,表達了對春天及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讚美。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