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塗夢卜大僉二首

· 黃衷
古木蕭蕭拂凍雲,郵亭小隊踏晴曛。 琴書謾逐灘聲下,桑梓回瞻雁影分。 歲事幾何渾轉盻,物情強半異前聞。 廟堂假節還才雋,爲報西山寇盜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塗夢卜:人名,即詩題中的「大僉」。
  • 蕭蕭:形容風聲或馬叫聲等。
  • :輕輕擦過。
  • 凍雲:嚴冬的陰雲。
  • 郵亭:古時設在沿途、供傳送文書的人和旅客歇息的館舍。
  • 晴曛:日落的餘光。
  • 琴書:琴和書籍,多爲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後用來比喻故鄉。
  • 歲事:一年的時序。
  • 渾轉盻:形容時間飛逝,轉眼即逝。
  • 物情:世態人情。
  • 假節:借用符節,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爲符信,故稱。
  • 才雋:才能出衆的人。
  • 寇盜:盜賊。

翻譯

古老的樹木在風中蕭蕭作響,輕拂着嚴冬的陰雲,我在郵亭旁的小隊中,踏着日落的餘光前行。琴和書籍隨着灘頭的流水聲悠然落下,我回望故鄉的方向,只見大雁的身影在空中分飛。一年的時序轉瞬即逝,世態人情與以往大不相同。廟堂之上,才俊們借用符節,我在此報告,西山一帶有盜賊羣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古木、凍雲、郵亭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孤寂而深沉的氛圍。詩中「琴書謾逐灘聲下」一句,既表現了詩人對清雅生活的嚮往,又暗含了對現實的不滿。末句「廟堂假節還才雋,爲報西山寇盜羣」則透露出詩人對時局的關切和對國家安危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