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雙節詞

· 黃衷
晝寂寂兮堂陰,烏畢哺兮蛩吟。姑號兮少子,婦哭兮夫君。 天何道兮有此,地何神兮可憑。念門祚兮未已,幸一息兮千金。 慨輕塵兮弱草,願嗣姑兮徽音。瞻既拱兮墓木,誓同穴兮孤岑。 宛修靈兮不昧,諒匪石兮我心。駢白首兮受祉,裕潛德兮後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畢哺:烏鴉反哺,比喻孝順。
  • 蛩吟:蟋蟀的鳴叫。
  • 姑號:婆婆的哭號。
  • 門祚:家族的福祉。
  • 輕塵:比喻生命的脆弱。
  • 弱草:比喻生命的短暫。
  • 嗣姑:繼承婆婆的遺志。
  • 徽音:美好的名聲。
  • 墓木:墓旁的樹木。
  • 同穴:同葬一穴,指夫妻合葬。
  • 孤岑:孤立的小山。
  • 修靈:修煉心靈。
  • 匪石:不可動搖。
  • 駢白首:白髮並肩,指夫妻白頭偕老。
  • 裕潛德:積累深厚的德行。
  • 後昆:後代子孫。

翻譯

在寂靜的堂屋陰影下,烏鴉在反哺,蟋蟀在鳴叫。婆婆在爲失去的小兒子哭泣,媳婦在爲已故的丈夫哀嚎。 天道爲何會有這樣的安排,地神又可依靠什麼來寄託?想到家族的福祉尚未終結,倖存的一息如同千金般珍貴。 感嘆生命如塵埃般脆弱,如弱草般短暫,我願繼承婆婆的遺志,追求美好的名聲。 望着墓旁已經長大的樹木,誓言要與丈夫同葬一穴,即使是在孤立的小山上。 彷彿修煉的心靈永不昏昧,我的決心堅定不移,如同石頭一般。 願我們白髮並肩,共同享受福祉,積累深厚的德行,以惠及後代子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家族悲歡離合的畫面,通過自然景象與人物情感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傳統美德的堅守。詩中運用了烏鴉反哺、蟋蟀鳴叫等自然元素,增強了情感的表達。同時,通過對家族福祉、個人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洞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明代詩歌的特色。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