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傅謐之官泰寧丞

· 龔斆
百里傳呼二尹來,理民須仗濟時才。 舟行越水鯨波息,路指閩關瘴霧開。 羣吏不須鈐紙尾,蒼生無復墮顛崖。 橋門此日難分手,千里馳書慰老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百里: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爲縣的代稱。
  • 傳呼:呼喚,傳喚。
  • 二尹:明清時對縣丞或府同知的別稱。(「尹」讀音:yǐn)
  • 理民:治理百姓。
  • 須仗:必須依靠。
  • 濟時才:拯救時局的才能。
  • 越水:越地的水流。
  • 鯨波:巨浪。
  • 閩關:福建的關隘。
  • 瘴霧:山林間溼熱蒸鬱能致人疾病的霧氣。
  • 鈐紙尾:在紙尾署名,表示負責。(「鈐」讀音:qián)
  • 蒼生:百姓。
  • 顛崖:高聳的山崖,喻危險的境地。
  • 橋門:古代太學周圍環水,有四門,以橋通,故名。這裏借指學宮,也可泛指官署。

翻譯

縣邑傳喚縣丞前來,治理百姓需要依靠拯救時局的才能。行船越過越地的水流,巨浪平息,道路指向福建的關隘,瘴霧散開。衆多官吏不需要在紙尾署名擔責,百姓也不再陷入危險的境地。在這學宮之地今日難以分手,我會千里寄信來慰藉您的心懷。

賞析

這首詩是寫給即將赴任泰寧丞的傅謐之的贈詩。詩的首聯強調了治理百姓需要有才能的人,體現出對傅謐之的期望。頷聯描繪了傅謐之赴任路途的情景,同時也暗示了他的使命將會克服困難,帶來安寧。頸聯表達了對傅謐之能夠妥善治理,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期望。尾聯則表達了分別時的不捨之情以及通過書信保持聯繫、互慰心懷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開闊,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與期望,也流露出真摯的情感。

龔斆

明江西鉛山人。洪武時以明經分教廣信,以薦入爲四輔官,未幾致仕。復起爲國子司業,歷祭酒。坐放諸生假不奏聞,免。有《鵝湖集》、《經野類鈔》。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