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巖:本指高寒的山崖,這裏可理解爲清冷寂靜的地方。(「巖」,讀音「yán」)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 高士榻:指貴賓的牀鋪,也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 孝廉船:指奉朝廷徵召之士所乘的船。(「廉」,讀音「lián」)
- 珠江:中國南方的一條大河。
-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緲」,讀音「miǎo」)
- 彭蠡:鄱陽湖的古稱。(「蠡」,讀音「lǐ」)
- 匡山:這裏指廬山。
- 宗炳:南朝宋畫家,此處借指志同道合的友人。
- 蓮社:佛教淨土宗最初的結社,這裏可理解爲志同道合者的聚會。
翻譯
在清冷寂靜的地方已經很久沒有外出行動了,回首望向南方,心中的思緒變得悠遠迷茫。 夜晚的明月正照着貴客的牀鋪,秋風又吹上了那艘奉朝廷徵召之士所乘的船。 珠江上孤帆遠去,隱隱約約,鄱陽湖蒼茫廣闊,如一面高懸的鏡子。 回去到廬山將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友人,爲了尋找過去志同道合者聚會的緣分。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釋通炯送鄧太素回豫章時所作。詩的首聯通過「寒巖」和「動經年」表現出作者所處環境的清冷寂靜以及長時間的沉寂,「回首南州意渺然」則流露出作者對南方的思念和對離別的感慨,意境悠遠。頷聯「夜月正聯高士榻,秋風又上孝廉船」,用「夜月」和「秋風」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高士榻」和「孝廉船」則增添了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感,同時也表現出對鄧太素的敬重。頸聯「珠江縹緲孤帆遠,彭蠡蒼茫一鏡懸」,描繪了珠江上孤帆遠去和鄱陽湖蒼茫廣闊的景象,畫面感強,給人以悠遠空曠的感覺。尾聯「歸去匡山遇宗炳,爲尋蓮社舊因緣」,表達了作者對與友人在廬山相遇、重溫舊情的期待,也體現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用典自然,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