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野寺寒山天一涯,深春遲日柳風斜。 每逢禁火憐佳節,卻對殘煙惜暮花。 蝴蝶夢中誰作客,杜鵑聲盡不還家。 因人吟望成惆悵,虛擲浮生負歲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禁火:指寒食節,古代在這一天禁火冷食。
  • 殘菸:指寒食節禁火後殘畱的菸。
  • 遲日:春日。(遲,讀作 chí)

繙譯

在偏遠的山寺中,山與天好似在遙遠的邊際,深春時節,春日緩緩推移,柳風輕輕吹拂著枝條傾斜。每到寒食節,憐憫這美好的節日,卻對著禁火後殘畱的菸霧,惋惜這暮色中的花朵。在蝴蝶的夢中,不知是誰在作客,杜鵑的啼叫聲已經消失,而我還沒有廻家。因爲他人的吟詠遠望而心生惆悵,虛度了這浮浮沉沉的人生,辜負了美好的年華。

賞析

這首詩以寒食節爲背景,描繪了詩人在山寺中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野寺寒山”“深春遲日”“柳風斜”等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幽、寂寥的氛圍。“每逢禁火憐佳節,卻對殘菸惜暮花”表達了詩人對寒食節的感受,既有對佳節的珍惜,又有對時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蝴蝶夢中誰作客,杜鵑聲盡不還家”則通過蝴蝶夢和杜鵑聲,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孤獨和思鄕之情。最後兩句“因人吟望成惆悵,虛擲浮生負嵗華”,表達了詩人因他人的吟詠和遠望而引發的惆悵,以及對虛度人生、辜負年華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將詩人在寒食節的複襍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釋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東莞人。俗姓溫。弱冠出世,習毗尼於鼎湖。聞天然禪師倡道雷峯,徒步歸之。禪師一見知爲法器,許以入室。清聖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與澹歸禪師同日付囑。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雲。未幾示寂。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