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都寺旋公歸雷峯

故山南去思依依,苦行終身願不違。 紅葉霜餘孤嶼靜,碧流天末一帆歸。 定因夕照移堤柳,應爲新樓改竹扉。 易見堂前相憶處,幾多詩句入玄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故山:故鄉的山,這裏指雷峯。
  • 苦行:指宗教徒的一種修行方式,此處可理解爲艱苦的修行。
  • (yǔ):小島。
  • 天末:天邊。
  • 玄微:深奧微妙。

翻譯

從南邊離開故鄉的山,心中情思綿綿,立下終身艱苦修行的願望且不會違背。經霜的紅葉落下,孤獨的小島顯得格外寧靜,碧綠的水流流向天邊,一艘船揚帆歸來。必定會因爲傍晚的陽光移動堤岸上的柳樹,應該是爲了新的樓舍而改換竹門。在易見堂前相互回憶的地方,有多少詩句蘊含着深奧微妙的道理。

賞析

這首詩以送都寺旋公歸雷峯爲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旋公的祝福和對修行的思考。詩的首聯通過「故山」和「苦行」,表現了旋公對故鄉的思念和對修行的堅定信念。頷聯描繪了秋景,紅葉飄落的孤嶼和天邊歸來的帆船,構成了一幅寧靜而優美的畫面。頸聯則想象了旋公回到雷峯後的情景,新樓和改竹扉體現了變化和新生。尾聯提到在易見堂前回憶時,那些詩句中蘊含着深奧的道理,進一步強調了修行的意義和價值。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對修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釋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東莞人。俗姓溫。弱冠出世,習毗尼於鼎湖。聞天然禪師倡道雷峯,徒步歸之。禪師一見知爲法器,許以入室。清聖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與澹歸禪師同日付囑。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雲。未幾示寂。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