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民風近體寄葉給事八首

· 龔詡
一經水旱便流離,風景蕭條思慘悽。 到處喚春空有鳥,連村報曉寂無雞。 頹垣廢井荒蕪宅,垢面蓬頭瘦損妻。 更有社公同寂寞,年來不復享豚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戌:干支紀年法,這裏指具體的某一年。
  • 流離:(liú lí)指流轉離散,無處安身。
  • 慘悽:(cǎn qī)悲慘淒涼。
  • 頹垣:(tuí yuán)倒塌的牆壁。
  • 廢井:廢棄的水井。
  • 荒蕪:(huāng wú)因無人管理而長滿野草。
  • 垢面蓬頭:(gòu miàn péng tóu)指面目骯髒,頭髮蓬亂。
  • 社公:民間信仰中管理土地的神祇。
  • 豚蹄:(tún tí)豬蹄子,古代用於祭祀。

翻譯

一旦遭遇水旱災害,百姓就會四處流轉離散,景色變得蕭條,讓人心中感到悲慘淒涼。到處都有鳥兒在呼喚春天,可村落相連卻寂靜無聲,連報曉的雞都沒有了。倒塌的牆壁、廢棄的水井、荒蕪的宅院隨處可見,妻子面容骯髒、頭髮蓬亂,身體消瘦憔悴。更有那土地神也同樣寂寞,這一年來都不再能享受到祭祀的豬蹄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遭受水旱災害後,鄉村的悽慘景象。詩人通過對自然環境和人民生活的描寫,展現了災害給人們帶來的苦難。詩中「到處喚春空有鳥,連村報曉寂無雞」以鳥聲的存在和雞聲的消失形成對比,更加突出了村莊的寂靜和荒涼。「頹垣廢井荒蕪宅,垢面蓬頭瘦損妻」則具體地刻畫了受災後的場景和人們的困苦狀態。最後提到社公不再享豚蹄,暗示了人們生活的貧困,連祭祀都無法正常進行。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和社會現實。

龔詡

龔詡

明蘇州府崑山人,一名翊,字大章,號純庵。龔察子。建文時,爲金川門卒,燕兵至,慟哭遁歸,隱居授徒。後周忱巡撫江南,兩薦爲學官,堅辭。卒,門人私諡安節。有《野古集》。 ► 311篇诗文